自杀俱乐部(冯卡门的故事)

社会热点 2025-05-08 04:58www.facebook-novi.com美国总统

重述文章如下:

在匈牙利的犹太家庭中,诞生了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西奥多·冯·卡门。他于哥廷根大学毕业,为奥匈帝国服务四年,并于一战后在全球范围内留下自己的印记。他的才华吸引了中国的目光,于1933年来到中国清华大学担任顾问。而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了美国科技界的重要人物。

冯·卡门与钱学森的相遇,犹如星辰的碰撞。那是在1936年的一天,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接待了一位刚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中国学生钱学森。钱学森敏捷的思维和富有智慧给冯·卡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建议钱学森转到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钱学森来到学院后,对冯·卡门充满了尊重和信任,亲切地称他为"尊敬的老师"。而冯·卡门也对钱学森青睐有加,甚至在后来的回忆录中,用单独章节来记录这位学生的故事。

初到加州理工的钱学森,便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投身于火箭研究。他们的研究起初得到了冯·卡门的支持,但在试验多次失败并造成灾难性损失后,他们被校园内的师生称为"自杀俱乐部",并被赶出校园。他们搬到郊外的干枯河床上继续进行试验,这个地方最终成为了美国火箭的摇篮,也就是后来的喷气推进实验室。

1938年的秋天,冯·卡门在一次军方会议上得知了军方对于火箭助推重型轰炸机的需求。他立即找到"自杀小组",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商讨火箭推进办法。在冯·卡门的支持下,钱学森等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41年8月使火箭试飞取得成功。这种火箭助飞器在二战时的美国空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喷气推进实验室成立时,冯·卡门担任第一任主任,钱学森则是研究分析组组长,这里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如钱伟长、郭永怀等。

冯·卡门赋予钱学森两大重要命题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其中之一便是著名的卡门--钱公式。当钱学森在1950年计划回国时,他曾因种种原因在美国遭遇困境。冯·卡门和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杜布里奇得知消息后,迅速为钱学森筹款保释。

在钱学森回国前夕与冯·卡门的告别时刻,老师翻看其新著《工程控制论》后表示:“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并赠送照片签名留念:“不久再见!”但这对师生从此真的再也没有见过面。

Copyright © 2016-2025 Facebook-novi.com 美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美国留学|美国总统|美国电影|美国网|美国大学排名|美国大选|美国签证|美国首都|美国股市|美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