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末日 X行星确实存在吗

民俗文化 2025-05-28 02:53www.facebook-novi.com民风民俗

Nibiru(Pla X),这颗第十行星,自古以来便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早在六千年前,苏美人便称之为Marduk。它的轨道独特且复杂,穿梭在我们太阳系已知的八个行星之间(之前称为九个)。公转一圈需要长达三千六百年。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这一未知的世界。

据传,NASA早在1982年就已发现了这颗行星。在那一年的星空下,科学家们通过发射的IRAS卫星发现了这颗巨大的红色星球。这颗星球的体积堪比木星,而其重力更是远超地球。它以逆行的方式公转,与其他行星的平行前进形成鲜明对比。当它靠近其他行星时,会经过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然后在外层行星之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关于Nibiru的发现历史,大部分资料都源自《2012》这部电影的描述。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Zecharia Sitchin发掘了苏美尔文明的遗迹,并在其中发现了一张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图。这张星图标注了十二个天体,其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日月金木水土及地球外,还包括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其中还有一颗星球的存在则引起了Sitchin的注意。他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太阳系内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大型行星。在这假说中,Nibiru是一颗椭圆轨道长轴远超短轴的行星。在最远的长轴端点,它比冥王星距离太阳更远;而在短轴靠近太阳时,它可以到达地球的附近。虽然由于这个假说违反了引力定律,不被一般科学体系所认可,但仍有许多人根据这个假说推测Nibiru将在未来的某一年接近地球。于是,Nibiru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灾难之星,编造出接近地球即意味着世界末日来临的传说。然而根据现在天文界较为有力的说法,所谓的第十二天体Nibiru只是土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被苏美尔人误当作一颗大型行星。

苏美人的记载中,似乎暗示了他们对宇宙有着超越时代的理解。数千年前,他们记载道:“就像命运的安排,在一次的轨道交会中,Nibiru的一个卫星撞上了Tiamat(地球),导致地球分裂。”这样的描述让现代人对他们的智慧感到惊叹。而玛雅历法的准确性也让科学家们为之折服。玛雅历法预测了许多天文现象,其准确度确实让现代科学家感到自叹不如。在玛雅历法的主要结构中,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将会在2012年12月21日(或23日)到来。周期的终结意味着重生,而重生前必然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

然而关于Nibiru的发现经过及事后澄清一直众说纷纭。当初发现土星时,人们曾认为土星之外还有其他行星。随着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发现,这种猜想愈演愈烈。直到冥王星的发现更是让人们以为这就是寻找已久的Pla X。然而这颗冥王星体积太小不足以对其他星球产生强大的引力影响。直到1982年那颗巨大红色星球被发现时人们一度以为找到了答案但在之后的澄清中又将其排除使人们对其真实性充满疑惑至今仍是天文界的一个未解之谜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和猜测。揭示真相:关于“末日预言”与Nibiru行星的真相探寻

时光回溯至影片《2012》上映之际,一场关于世界末日和Nibiru行星的传言如风暴般席卷全球。这些热议背后,美国宇航局天文学专家大卫·莫里森博士挺身而出,以科学的名义为人们揭开迷雾。他在“询问天文学家”专栏中,针对人们的疑虑进行了解答,并在《太平洋天文学会》发表文章,针对关于2012年地球末日的20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回应。

互联网上的热议似乎源于一部科幻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描绘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中的一则传说,提及一颗名为Nibiru的行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地球相撞,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面对这一传闻,莫里森博士明确表示:Nibiru行星纯属虚构。

他强调:“大家必须认清,Nibiru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现实世界中并无其存在的证据。”传闻中关于Nibiru行星逼近地球的声明,对一个天文学家来说显然站不住脚。莫里森笑着说:“如果真的有一颗行星正在向我们逼近,并且这颗行星就是Nibiru的话,那么它早已被数千个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观测到。在如今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任何这样的发现都会迅速传遍全球。”

他还对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机构试图掩盖Nibiru行星逼近地球的消息表示好笑。莫里森坚定地说:“我了解天文学家的职业操守,他们始终以人类的安全和福祉为己任。即便有要求保守秘密的条约存在,天文学家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传递重要信息给公众。”他认为这种重复声称Nibiru逼近地球而又声称看不见它的说法,对一个天文学家而言显得相当愚蠢。他强调,真正的科学是基于事实、逻辑和不断探寻真相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对待任何信息都要有批判性眼光,不轻信未经证实的传言。

Copyright © 2016-2025 Facebook-novi.com 美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美国留学|美国总统|美国电影|美国网|美国大学排名|美国大选|美国签证|美国首都|美国股市|美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