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自解放以来,河南省郑州附近发现了商代的遗址,一段古老的夯土墙揭示了这个城市的悠久历史。在这片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居民点,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
在史书记载中,《竹书纪年》提到的“仲丁迁于嚣”,和《史记•殷本纪》中的“帝仲丁迁于隞”,描绘的可能是现今发现的这座商城。仲丁迁都至今已有约3500年的历史。
这段夯土墙遗址位于城市的北面,部分墙体现露地面,展现出了商代建筑的雄伟。夯土墙坚实而匀平,其夯土层厚度约8至10厘米。整个城墙范围南北长达2000米,东西宽达1700米,比现代的郑州城墙还要大三分之一。由于大部分城墙位于郑州市区之下,考古工作难以深入。
在城内的铭功路,曾经发现过奴隶主的住宅,这些住宅显示出商代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水平。面积较大的房屋长达16.2米,宽7.6米,而小房屋也有5米长和4.5米宽。这些房屋的地基经过特殊处理,先挖房基,然后填土夯实,并烤火防潮。整个地基上还铺有一层灰面,再铺白灰面,这种技术为地面建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发现了版筑墙技术,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技术进步,也是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
除了奴隶主的豪华住宅,还发现了窖穴、半地下房子和地下穴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窖穴用于存储粮食和财富,半地下房子可能是普通平民的住宅,而地下穴则可能用于奴隶居住。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阶层差异和生活状态。
这座商城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商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宝贵资料,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