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少的两本你知道吗?
在中国文学界,四本脍炙人口、世界闻名的古典长篇小说——《传》、《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被人们统称为四大名著。它们承载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称谓并非出自哪位权威人士的公开认定,而是源于一场误会,机缘巧合之下形成的。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文学史上有六部跨越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被誉为六大名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倡导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人民文学出版社响应号召,率先出版了其中的四部——《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这四部作品的出版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其他出版社不甘落后,纷纷加入这场文化热潮,相继推出这四部名著。于是,“四大名著”这一称谓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个称呼并未得到或权威机构的正式认可,但却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可谓男女老少皆宜。
而关于六大名著中的另外两本,我们或许听说过,但对其地位不甚了解。它们分别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部作品与四大名著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花费数十年时间,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收集创作而成的短篇志怪小说集。书有431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精彩纷呈,如一个断头鬼吓唬人,却被一个儒生怒喝而魂飞魄散。这本书通过神鬼志怪的故事情节,抨击当时的社会状况。现在许多关于神鬼题材的电视剧,大多参考了这本书中的故事。
另一部名著《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共有五十六回。其中我们熟知的范进中举情节,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吴敬梓在这本书中真实描绘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尽管书中揭示了各种黑暗面,但其诙谐幽默的笔触也令人感到好笑。《儒林外史》得到了中国近代文人的高度推崇,既可以当作历史小说来读,也可以当作笑话书来欣赏。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这两部名著与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不相上下。你读过这两部作品吗?它们同样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和欣赏。